为什么Boss上那么多已读不回? 我最近跟一个做HR的朋友聊了下这个现象,写这篇文章喜欢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近年底,公司一般这个时候开始做年底总结、来年业务规划和预算。与此同时,也就会有些预期业绩和业务调整,裁员也常常发生 ,年底的离职潮也逐渐涌现。
和往年相比,今年明显能感受到,身边开始看机会的人越来越多了。交流中也时常听到抱怨,“不是我不够优秀,而是简历投了根本没人回!” 有人说:“如果不招人,那为什么要挂出JD ?”还有人说发起几百个沟通,得到的回复寥寥无几,有时是猎头礼貌回一句您不合适,大多数时候则直接是已读不回。也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简历格式出了问题?
我最近专门找了一位做HR的朋友聊了聊,从她那了解的情况中大概有这么种,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我整理出来分享。以Boss来举例,这个目前可能是最火爆的求职平台了(从他近几年的营收情况看)
平台收费模式
据说回复率数据大概是这个样子,准确度无法严格求证,但可以说明问题,大概80-90%的简历是已读不回,5%左右简历会得到礼貌拒绝,另外有5%左右的简历才有机会进入面试。
为什么这么不喜欢回复?因为回复也是要花钱的,严格来说也不是boss们不礼貌。
HR如果要回复简历,往往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而这些费用通常是按次数收费的。这里面从发布JD,到沟通聊天,有包月套餐,有畅聊包,计费给你整的明明白白,也就是说,HR必须精打细算地选择哪些简历值得回复,对于那些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的求职者,也就真的是不想花钱,或者她的畅聊包或者次数用完了。
了解了平台模式,大概上边的回复率数据,我估计也就是差不多这样的概率了。
简历太多,不是你不优秀
除了收费机制的影响,另一大原因就是HR每天面对海量简历时,根本没时间看完简历,这个真的是要拼幸运和拼打招呼的频率了,也不是你不优秀,第一步是能被看到简历。
我的HR朋友告诉我,有时她一个岗位,每天有几百个打招呼和信息,而她一个人根本没办法逐一阅读所有简历。大部分情况下,HR只能筛选那些排名靠前的简历,而这些简历往往是通过平台会员或者付费服务排上来的有些是通过推荐算法来的,所谓推荐算法无非是求职者购买服务包之类,看到没现在求职都卷的狠….
你可能还问有得打招呼的都是已读了,可以幻想起下一步的沟通交流了,而根据她的描述由于消息太多时候可以批量已读,也就是求职者觉得已读了,但仍然没回复,写也可能简历太多被一键标记已读了。
从简历和打招呼优化
了解了这些客观原因后,求职时我们也得从自身开始,把简历和打招呼方式优化好,做到能挤到10%的行列里,毕竟现在大环境下,市场上人多。boss们是用户,而求职者只是商品,就必须把自己的商品打磨好,让用户能看到先。
从朋友那得到信息和建议也分享给大家:
先从自己简历上优化,突出价值能提供什么给boss,过往战绩是什么,核心本领是什么,如果没有大厂背景,切记只描述工作,要突出他人亮点,这些亮点能对应JD。
一些硬性规定,比如学历(尽管有时她也反对,但老板定的),年龄,行业背景匹配,这个要求求职者不盲目投递,看好一些硬性要求,一般会写在JD或者提炼出核心关键词里体现。
薪资问题,有得20-30K的,其实只能给到22k左右,30-40K给的其实是33左右,真实情况,按她的说法现在人多岗少,除非这个岗位她招不到人。所以打招呼时薪资有可能也会跟他们不匹配,导致没法回复你,求职者看好自己的薪资区间在打招呼,打招呼也突出重点,自己做什么,工作经验,希望薪资,尽量建设模板打招呼方式,言简意赅一句话说明白。
还有一点建议,没有及时回复的,多找2个HR,这个公司可能不是一个HR,或者有其他HR也在负责这个岗,那就多打招呼。还有,如果这个boss平台没有回复的,你可以去其他招聘平台,找到这个公司的HR继续打招呼。核心,就是多些打招呼入口,增加看到你消息的概率。
最后一些话
目前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失业情况变多,作为求职者,我们在投递简历时,往往并不了解招聘平台背后的规则,也无法完全理解HR筛选简历的逻辑。简历被“已读”后的状态,给了我们一线希望,但也别过度期待,保持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
不妨从简历和自我介绍的优化开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除了平台投递,寻求朋友推荐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式。如今,许多猎头和招聘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不小,很多企业开始依赖内推来寻找人才。因此,通过熟人推荐和内推的渠道,仍然是许多求职者脱颖而出的捷径。
面对“已读不回”这种情况,虽然它可能给求职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但一旦理解了这些背后的机制,就能更轻松地放下心态。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信心,多尝试不同的应聘机会。在这段求职的空窗期,也不妨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提升能力、学习新技能,扩展自己的人脉网络,也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招聘平台上。
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自己的提升工作,给自己一些时间,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